
維生素的發現,發展史
公元前3500年-古埃及人發現能防治夜盲癥的物質,也就是后來的維A。
1600年-醫生鼓勵以多吃動物肝臟來治夜盲癥。
1747年-蘇格蘭醫生林德發現檸檬能治壞血病,也就是后來的維C。
1831年-胡蘿卜素被發現。
1905年-甲狀腺腫大被碘治愈。
1911年-波蘭化學家豐克為維生素命名。
1915年-科學家認為糙皮病是由于缺乏某種維生素而造成的。
1916年-維生素B被分離出來。
1917年-英國醫生發現魚肝油可治愈佝僂病,隨后斷定這種病是缺乏維D引起的。
1920年-發現人體可將胡蘿卜轉化為維生素A。
1922年-維E被發現。
1928年-科學家發現維B至少有兩種類型。
1933年-維E首次用于治療。
1934年-紐崔萊創始人卡爾?宏邦研制出全球第一項維生素/礦物質營養補充食品
1948年-大劑量維C用于治療炎癥。
1949年-維B3與維C用于治療精神分裂癥。
1954年-自由基與人體老化的關系被揭開。
1957年-Q10多酶被發現。
1969年-體內超級抗氧化酶被發現。
1970年-維C被用于治療感冒。
1993年-哈佛大學發表維生素E與心臟病關系的研究結果。